圖書館界日前先後公布兩個關於電子書閱讀的統計數字,呈現強烈對比。相較於前年,去年全國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借閱量增加近五成,但全國電子書出版數量卻蒸發了六成。出版界認為,此一數字顯示警訊,民眾樂意免費借閱電子書,業者卻對出版電子書卻步,政府有必要在圖書館與出版社之間搭蓋橋梁。
教育部日前公布去年全國公共圖書館借閱統計,去年電子書整體借閱總冊數超過255萬冊,較前一年增長81萬冊,成長幅度達46.55% 。
然而根據國家圖書館上周公布的數據,去年共有210家出版機構申請電子書ISBN,出版新書1591 種,較前年度減少2749種,跌幅高達63.34%。
對此,一手打造圖書館電子書平台「台灣雲端書庫」的遠流董事長王榮文認為,這兩個數字是「警訊」。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借閱量增長近五成,顯示民眾逐漸培養電子書習慣,電子書讀者愈來愈多。但讀者卻未必願意花錢購買電子書,導致出版社對出版電子書卻步,出版量反而蒸發六成。
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觀察,圖書館的電子書,往往用便宜價購、聯盟經營的方式購買,對出版社幫助不大。王榮文說,讀者對於電子書「借就夠了」的心態,讓作者和出版社無法拿到合理版稅,「電子書借閱愈發達,出版社和作者死得更快」。
電子書在台灣出版市場目前占比約4%。王榮文說,目前台灣所有的出版社、作家,幾乎沒有辦法靠銷售電子書賺錢,「投資永遠大於收入」,造成出版社卻步,寧可經營紙本。
林載爵指出,以台灣電子書的市場,很難跟國外作家談電子書版權,還要多一筆翻譯費。加上經濟蕭條時,出版社投資轉向保守,第一個犧牲的往往是電子書,種種因素造成去年電子書數量出現驚人下跌。
王榮文說,考慮閱讀生態系統的平衡,政府應該設法在圖書館和出版社之間搭蓋橋梁。
他舉例,讀者在公共圖書館借閱電子書時,是否可以有適當的連結將讀者轉介到電子書書店;或者讓圖書館也能成為出版社的通路之一。唯有出版社和圖書館共榮,台灣才能有成熟蓬勃的閱讀風貌。
0 意見
張貼留言